鴨肉:清熱同時滋陰補血

在香港的飲食文化中,鴨肉一直人氣不高,更被誤解為「發物」,其實它在肉類中屬較低脂,而且屬寒性不會增加體熱,卻又營養豐富有小補功效,以香港的氣候來說,正好在炎炎夏日及高溫未退的秋季,先行「小補」以迎接寒冷冬季。

認識鴨肉

基本資料

鴨屬水禽,味甘性微寒,常見的品種包括北京鴨、紅頭鴨和肉鴨等。鴨肉 (Duck Meat) 的肉質較為細膩,脂肪含量在肉類中較少(不計鴨皮),口感鮮嫩,可謂高蛋質且低脂。

文化背景

在廣東、香港和台灣等華人地區,鴨肉被廣泛用於製作燒鴨、鴨飯和鴨湯等美食。鴨肉雖是滋補食材,卻長期被誤會是「發物」,不少老一輩會以鴨肉「很毒」所以不吃,說鴨肉容易誘發疾病,其實此說法是站不住腳的,因為鴨肉含多種營養所以是有益身體的食材,有解釋說可能因為鴨肉帶寒性,而古時人體質普遍不佳,吃溫熱的肉類如牛羊雞才算「補身」,吃了寒性的鴨肉反而加重本身病況才會引致誤解。如今,以城市人普遍偏熱的體質,鴨肉反而變成「補而不燥」,例如盛夏吃冬瓜鴨肉湯飯,就是非常合時的選擇。

鴨肉的營養價值

主要營養成分

鴨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,包括:

  • 蛋白質:有助於肌肉生長和修復。
  • 維他命B群:如維他命B1、B2、B6和B12,有助於能量代謝和神經系統健康。
  • 礦物質:如鐵、鋅和硒,對於維持免疫系統和促進血液健康至關重要。
  • 健康脂肪:鴨肉中的脂肪主要為單不飽和脂肪酸,有助於心臟健康。

食療功效

中醫觀點:鴨肉性寒,味甘,具有滋陰潤燥、補血、養胃、清肺生津、利水消腫的功效。適合用於治療陰虛、口渴、咳嗽等症狀,特別於夏秋轉季時有顯著補而不燥的效果。

現代營養學:研究表明,鴨肉的高蛋白質含量和豐富的維他命B群對於增強體力、改善免疫力和促進新陳代謝有積極作用。鴨肉的脂肪含量適中,能夠提供持久的能量。

應用建議

  • 對於經常勞動的人,適量食用鴨肉能夠幫助恢復體力。
  • 在炎熱、乾燥的季節,將鴨肉煮成湯品,能夠滋補身體,增強抵抗力。

謹慎食用人群

有過敏體質者、虛寒且大便清稀人士、體寒有經痛人士,以及痛風發作期間皆不適宜。

資料只供參考,如不確定自身是否適合服用個別中藥及食材,應在服用前向註冊中醫師查詢專業意見。

鴨肉食用方法

相關食譜

  • 燒鴨:將鴨肉用醬油、五香粉、糖等調味料醃製,然後燒烤至皮脆肉嫩,配上米飯或麵條,十分美味。
  • 鴨肉湯:夏季配消暑的冬瓜加強清熱功效,秋季則與中藥材如枸杞、紅棗等一同煲湯,既滋補又養生。

小貼士

  • 選購:選擇肉質緊實、皮膚光滑且色澤鮮亮的鴨肉,避免選擇有異味或顏色暗淡的產品。
  • 保存:新鮮的鴨肉應盡快食用,若需長期保存,可放入冷凍庫,並在使用前充分解凍。

常見問題解答

1. 鴨肉的最佳食用季節是甚麼時候?

鴨肉可全年食用,但在夏秋兩季特別受歡迎,配合氣候使其滋補效果顯著。

2. 鴨肉真的「很毒」嗎?

鴨肉當然無毒!而且亦不是「發物」,之所以有此誤解,原因之一是跟「發物」鵝肉混淆,原因之二是鴨肉屬寒性,不適合病者或腸胃虛弱人士食用,否則容易加重病況。

3. 健身可以吃鴨肉嗎?

當然可以!鴨肉的熱量及脂肪含量低,蛋白質含量卻跟牛肉、豬肉、雞肉一樣多,還富含維生素及鐵質,相當營養。對於想減肥、健身的人來說,鴨肉屬於高蛋白質、低脂肪量的食材,吃的時候把皮去掉,除了減少脂肪攝取,還能補充優質蛋白質。

結論

鴨肉作為一種滋補美味的食材,不僅適合家庭聚餐,還能為我們的健康加分。它的豐富營養價值和多樣的食用方式,使其成為香港人餐桌上的常客。

Leave a Reply